8月22日,一则名为#今年或许是未来10年最凉爽的一年#词条话题受到网友广泛关注,话题阅读量达52.7万,并由多个“自媒体大V”转发,引发网友对未来高温天气担忧。
图为部分自媒体发布相关话题。图源:微博截图
1.今夏热浪引发对未来夏天高温担忧今年或成未来10年最凉爽?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近日监测评估,综合考虑高温热浪事件的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从今年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等特点。
部分自媒体为印证今后的夏天会越来越热这一观点,援引了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专家2020年6月刊发在《自然·通讯》杂志论文中的观点。
图为部分自媒体错误援引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相关论文。图源:微博截图
2.官方回应未提出且不支持“今年是未来10年最凉爽的一年”这一结论
对此,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于当晚21点29分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说明,指出有关微博公号的提法是对论文原意的曲解。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表示,我所学者2020年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题为“Emergent constraints on future projections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的学术论文,关注的是极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RCP8.5),到2100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可能变化。该论文工作与近期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和预测没有任何联系。
要对本世纪末的长期气候变化进行预估,必须借助气候模式,但是受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当前模式结果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在气候预估方面,其体现就是不同模式对于同样的温室气体强迫的响应存在差异,例如参加“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35个气候模式对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预估结果彼此相差很大。
为了减小这种不确定性,以给出更加准确的长期变化预估结果,这篇论文采用了一种在国际上被称为“涌现约束(Emergent Constraint)”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当前气候状态与未来状态之间的可靠物理联系,利用当前丰富的观测资料来对气候模式的原始预估结果的偏差进行订正。
综上,这篇论文不涉及未来10年的温度预测问题,更没有提出、也不支持“今年是未来10年最凉爽的一年”这一结论。有关微博公号的提法是对论文原意的曲解,特此说明。
图为官方回应
3.认识气候科学的原则
提醒公众进行节能减排以应对全球变暖及极端天气产生的本意可以理解,但以科学依据为前提,正确理解长期气候变化预估的结果存在不确定性也非常重要。
当下,一些“过热”的气候预测结论,依赖于一些全球下一代气候模型对未来预测。但即便是模型制作者也承认,许多模型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预测过热过快的未来。一些研究人员则担心,这导致了一系列“比预期更快”的结果,可能会削弱气候科学的可信度。
近日,有气候科学家在《自然》发表评论文章称,研究人员在如何使用模型结果方面需要更加“挑剔”。研究人员不应该再简单地使用所有气候模型预测的平均值,这可能导致到2100年全球气温比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估计高0.7摄氏度。
文章合著者、美国宇航局(NASA)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气候科学家Kate Marvel表示,“‘过热’的模型并没有使气候科学的原则失效,温室效应仍在使地球变暖。”在她看来,这些模型并不完美,“它们不是水晶球”,但总的来说仍然是非常成功的研究工具。(见习记者 薛丽萍)